于博:
宣傳講課老師有什么鐘朋榮等等這些人,12個著名專家。
講說:
總裁研修班名號響亮,但學員認為宣傳和實際明顯不符。
于博:
第一個授課老師不符,他用了一些名人,實質上沒到位。第二個教學模塊和實際的課件不符,內容不符。
講說:
清華大學不承認虛假宣傳,雙方矛盾升級,沈陽老總將清華告上法庭。
于博:
清華這牌子,小時候我們都感覺多神圣啊!所以不能這么糟蹋呀!
講說:
究竟是什么樣的進修班獲得這么多老總青睞,在課堂上究竟又講了些什么,讓眾多老總認為是虛假宣傳,直播生活記者調查《我要告“清華”》正在播出。
記者:
知識經濟時代,可以說隨著網絡的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活到老、學到老,這是現在很多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那么前一段時間全國很多媒體都報道過趙本山花50萬參加CEO班學習的事,事實上不只趙本山,那么很多企業老總都在忙著充電,但是能不能學到東西呢?我們下面說的這個案例當中雙方的意見可以說是針鋒相對。
講說:
于博,沈陽市一家公司的老總,這么多年來,企業在競爭中激烈搏殺,越來越讓于博感到企業要想獲得更長遠發展,作為企業老總的他必須充電。
于博:
因為我這個公司,我說不單夠了創業板,甚至更夠了上中小板的這種資格,但是我怕我沒有管理上市公司的這種能力。
講說:
有了充電的想法,于博開始關注國內的繼續教育培訓班。
于博:
我念過清華的鋼鐵班,效果一般,我說看看能不能報一個北大的,但是一比較北大才辦第二期,收費才3.2萬,他這個是第27期了,收費是3.9萬,商人并不光撿最便宜的,講性價比。
講說:
在眾多培訓班中,一則清華大學的總裁研修班的廣告吸引了于博的眼球。
于博:
林毅夫、郎咸平、鐘朋榮了等等這些人,12個著名專家,還承諾小班授課,終身免費教育。我一看這個班太好了,社會上其他班我估計雜不雜的,咱不敢說,所以也就北大、清華了。
講說:
除了名師授課,還有一句話對于博很有誘惑。
于博:
尤其一句話打動了我,“為建設強大的企業家隊伍而奮斗”。
講說:
思慮再三,于博決定報班,去學習充電。
于博:
根據他發過來的報名表、宣傳材料,填完之后,我公司蓋完公章給傳回去,完事之后把錢匯去,他又給我發的錄取通知書。
講說:
總裁研修班名稱響亮,2008年1月17號于博踏上了北京的行程,但走進清華大學第一次課就讓于博沒有想到。
于博:
到那之后他才說好像是人沒湊夠,說你們跟27期先一起上吧。
記者:
你是28期?
于博:
對,我是28期,所以說三月份你們再……我說那跟著聽也行,既然來了。
講說:
第一次上課竟然上的是27期班,這讓于博沒有想到,但緊接著課堂上,老師的開頭語更讓于博沒有想到。
于博:
抱歉啊!沒什么準備,臨時過來串場,因為給你們上課的老師沒來。
講說:
雖然來的不是什么名師,但于博感覺第一堂課總體來說還過得去。2008年3月,于博第二次來到北京,這次清華大學舉行了隆重的28期班的開學典禮,于博還被選為28期班班長,但課堂上來講課的是一個咨詢公司的老總,這堂課于博感覺有點變味。
于博:
一個咨詢公司的老總在課堂講的是德隆他做過咨詢,里頭有什么什么問題,差一點實質上不怨唐家兄弟,完事又科隆他做過咨詢,又講過荷蘭村他做過咨詢。
講說:
這堂課于博認為這家公司大談他們公司的業務,有招攬客戶之嫌。果然在回到沈陽后,于博先后多次接到這家公司副總、助理的電話,說是要給于博公司做咨詢服務,這讓于博很是反感。為此他作為28期培訓班的班長,也向清華大學提出意見,希望課程設置多講點對于企業發展有用的東西。
記者:
于博報了這個28期班全稱叫清華大學公司治理與資本運作總裁進修班,那么課程一共設置有6次,每兩個月一次,每次是四天。那么到現在為止于博已經上了兩堂課了,但是于博仍然沒有看到廣告當中所說的那些名師。那是不是下次課就會有名師出現授課呢?2008年的5月份于博再次來到北京清華大學,但是這堂課仍然讓于博感到很失望。
于博:
老師講全是歷史上中國股市怎么回事,尤其著重強調了90年代中國朱老板,他用他的話說怎么進行宏觀調控。這一上午講完了還沒講到2000年呢!所以我下課的時候就跟老師說了一下,我說“老師你講的非常好,如果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從歷史展望未來,沒有事。但是要從市場經濟這個角度我說你最好給我們講點現代的,因為這些班里頭的人,我說像王總人家就是馬上創業板都報上去了,要上市沒上市呢!可能這方面的知識需求的比較多。”所以那個教授未置可否,我一看我就別找那二皮臉了。
講說:
于博認為課程內容對他們這些企業老總們來說沒有什么吸引力,正好自己眼睛已經疼了好幾天了,所以當天下午于博到北京一家醫院去看眼睛,但在醫院里,于博突然接到了其他學員打來的電話說“出事了”。
清華大學開班授課,全國各企業老總踴躍報名。
于博:
他承諾的林毅夫、郎咸平、鐘朋榮等等這些人,12個著名專家。
講說:
總裁研修班名號響亮,但學員認為宣傳和實際明顯不符。
于博:
第一個授課老師不符,他用了一些名人,實質上沒到位。第二個教學模塊和實際的課件不符、內容不符。
講說:
清華大學不承認虛假宣傳,雙方矛盾升級,沈陽老總將清華告上法庭。
于博:
清華這牌子小時候我們都感覺多神圣啊!所以不能這么糟蹋呀!
講說:
究竟是什么樣的進修班獲得這么多老總青睞,在課堂上究竟又講了些什么,讓眾多老總認為是虛假宣傳,直播生活記者調查——《我要告“清華”》正在播出。
記者:
課程不好,這讓包括于博在內的很多學員意見很大,那么在醫院里于博接到了其他學員打來的電話說“出事了”,那么究竟出什么事了呢?
于博:
他說班里出事了,你趕緊回來。我回去一看160個人的班,就剩20、30個人在那聽,其中還有睡覺的,剩下還有在走廊罵娘的,大部分都走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跟學校進行交涉。
講說:
學員們認為課程都快上一半了,這樣的課程內容和當初廣告里說的實在是差距太大。所以要求清華大學改進,而有的學員直接要求退費。
于博:
找那個項目負責人張忠朝,說這個事你們不能這么糊弄我們啊!能不能以后好好的教?我只是維權代表之一。但張忠朝當時說的什么態度呢?他說“你把那個你們有什么要求都寫出來,我去替你們反映”。咱們大伙兒的意見說我要投訴的是“你”,我再讓你去反映,你說這事能反映上去嗎?所以就要求學校那頭人出面。
講說:
面對學員們的意見,清華大學最終派出了一位負責人解決問題。
于博:
來了一個院長助理,大伙兒根本就不準備跟他談,說誰沒幾個助理呀!你能解決什么事呀?完事旁邊那幫老師圍觀的就說“這是我們學院權威,有權利,實力派,絕對能做主。”咱說要能做主就談唄。完事就上他那個會議室去了,這幾個維權代表,完事維權代表跟他一聊,他才說,“第一個承認是小班教育,第二個說我們04年開始就不做這個項目了,就包給張忠朝了,也發現過他教學抽條、縮水這些情況,也警告過他,說你再這么做,就不讓你做了。”這個我當時拿著我這個手機有錄像功能,給他錄下來了。
但大伙兒一看這不掛羊頭賣狗肉嗎?
講說:
學員們提出的意見,最終和清華大學沒能達成一致意見。2008年底,于博一紙訴狀,將清華大學告上法庭。
于博:
清華這牌子小時候我們都感覺多神圣啊!所以不能這么糟蹋呀!你不能因為倆錢,我說我這做連鎖的,我知道品牌的這種……
記者:
我手里拿的是于博的起訴狀,那么剛才我仔細看了一下,于博的訴訟要求一共有3點,第一是要求清華大學做出整改方案,第二是要求公開道歉,第三要求清華大學賠償經濟損失費、精神撫慰金以及懲罰性賠償金共計10萬元。那么于博將清華大學告上法庭的事件,立刻在全社會引起了轟動,全國各大媒體也紛紛就此事進行了報道。
講說:
2008年底,09年初,新京報、成都商報、文匯報、錢江晚報、新浪、網易等全國多家媒體都對于博告清華的事進行了報道。點擊網絡搜索記者發現關于于博告清華的消息在網絡上竟然有10.4萬項,一時間關于名校培訓班的話題成為各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在各媒體報道中記者發現很多媒體都在質疑清華大學是不是將培訓班外包給個人,而質疑的理由則是上文中清華大學一位負責人說的話。
就在各媒體對高校培訓班管理混亂關注的同時,2009年燕趙都市報等一些媒體又報道出張家麟要將北京大學告上法庭的消息。
記者:
事實上高校將各種培訓班外包給個人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一些名牌高校,那么在2009年2月10號這個燕趙都市報當中,我們看到張家麟自揭內幕,在這里表示張家麟他和北大培訓中心是屬于合作關系辦理這個培訓班,那么在整個合作過程當中這個北大培訓中心只負責兩件事,一個是蓋章,第二就是收錢,其他一概不管。那么在利益分成方面北大占72%,張家麟占28%,可以說張家麟事件經全國多家媒體報道之后,名校深陷培訓門事件再次引起社會轟動。
講說:
2009年1月23號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于博告清華一案進行了判決,判決最終駁回于博訴訟請求。
記者:
在判決書當中首先對于于博起訴清華大學虛假宣傳的問題,北京市海淀區法院認為于博當初在看到招生廣告是從網站上看的,但是清華大學認為那些廣告并不是他們打的,所以就不能證明清華大學存在虛假宣傳。那么第二點對于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那么法院認為不同學生接受和認同程度存在差異,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標準,所以法院也不支持。那么對于一審判決于博表示不服,現在已經提起上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