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根據:成都商報《“總裁學員”中了名師的毒! 上了清華的當》
轉載此文章的網站:博客中國、張耀杰的鳳凰博客、凱迪社區、一五一十部落、(還有多少總裁研修班屬于“外包”?)
于立生:清華大學竟然外包教育權
擁有千萬身家的企業老總于博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的“總裁研修班”,然而課程將盡,卻沒見過一位知名學者上過課。12月1日下午,北京海淀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于博狀告清華以欺詐手段招生一案。于博要求清華按照招生簡章的承諾延請名師授課。(據12月2日《成都商報》報道)
大學的教育以本科為首要,而今一些大學卻是熱衷于辦一些形形色色、收費不菲的高級“研修班”,若說是力所能及呢,諸如這“總裁研修班”,卻又分明不是那么一回事!清華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助理陳肖庚也“承認”:“并非繼續教育學院的項目,而是(教育管理權)外包給了張中朝老師個人”,而且“2005年后就外包了。”,并稱“作為個人承包項目,自然要追求利益”。于博稱“清華不僅是清華學生的清華,它也是中國人的清華。建立一個品牌不容易,但砸一個品牌太容易了……”,與其說是“品牌”,毋寧說是無形資產。而這無形資產,是經歷代清華人的積累所建立起來的;同時清華的經濟來源絕大部分得自國家財政撥款,源于納稅人。其國立大學的屬性,決定了所提供的應為準公共產品,追求社會
效益重于經濟效益。又豈是能以教育管理權“外包”的方式,拿無形資產的出賣、變現去追逐經濟利益的?!
清華大學的主體當然是師生,那么如此將教育管理權“外包”舉辦“總裁研修班”的舉措,只不過是學校管理層的腦袋拍拍就決定了的?還是通過諸如聽證等方式得到師生們的認可了的呢?──恐怕,后者很可能并沒有吧?……如果是“強強合作”,得出個“乘數效應”結果,那或倒也罷了;而若是因此造成了學校無形資產的流失,則將如之奈何?又誰來負責?!
而今呢,則是其一,如于博所稱的:“師資素質低下、教學班型和課程整體設計隨意改變、授課案例老舊、教員拉關系為自己做宣傳、教學服務質量低下”,即就是在“學員集體提交了《維權紀要》”、校方“把大班分成兩個小班”后,也是“相當于……期待的是大學老師的水平”但“只是將小學老師換成了中學老師”,包括陳肖庚也承認“研修班質量確實有所下滑”──砸著清華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清華無形資產有所流失。
其二:王明夫、林毅夫、郎咸平等12名招生宣傳單上的專家名師,學期已過大半,至今未曾見到一人──有違約定,太無誠信!
其三:鬧到后來──在繳納人均3.7萬元學費的四個月之后,學員們才“大吃一驚”地得知:“總裁研修班并非繼續教育學院的項目,而是外包給了張中朝老師個人”,原是掛清華“羊頭”,賣別家“狗肉”,名不副實──忽悠!
而其四,尤其令人的氣憤的是,清華最新的招生宣傳,不但仍把從沒去上過課的王明夫、林毅夫、郎咸平等專家作招牌,甚至還把目前一塌糊涂、“‘生’怨沸騰”的該第28期“總裁研修班”,宣傳為“成功”、“一致好評”──繼續著厚黑式“忽悠”!
這就禁不住叫人要問了:又還有著多少高級“研修班”,是屬于教育管理權“外包”的呢?又還有多少公立大學,在背離著準公共屬性,在拿著無形資產去出賣、變現,追逐著經濟利益呢?!
于博們已將清華告上法庭,相信不日,權利將會得以厘清和維護。但是,站在道德的角度來看,聯想起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徳載物”的校訓,而今清華如此作為,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評論(0) | 閱讀(8690) | 發表于
9:58
返回
于立生:清華大學竟然外包教育權
大學的教育以本科為首要,而今一些大學卻是熱衷于辦一些形形色色、收費不菲的高級“研修班”,若說是力所能及呢,諸如這“總裁研修班”,卻又分明不是那么一回事!
Written By: boyu boyu
Date Posted: 2009/3/16
Number of Views: 8687
|